习近平的七位“导师”(影响一生)

人民论坛网
来源:西部文化网


中学恩师 陈秋影



2003年,习近平与陈秋影合影


1965年秋季,当时习近平和他的一些小学同班学友,都进入八一学校初一(四)班学习。在班里,习近平的年龄稍小,大约刚满12岁。但陈老师很快就发现这位少年性格稳重仁厚,在课堂上勤学多思,下课后还要向老师请教问题。


“他曾跟我讲起过一件事,有个作风很差的小学体育老师,在‘文革’武斗之风兴起时欺负他,说他是‘黑帮子女’,我就告诉他,这样的人不配称老师,就是流氓”,年逾古稀的陈老师回忆起这件事仍十分激动,谈到动情处甚至眼含热泪。她说,在当时很多人已经吓到不敢说话时,她敢于站出来坚决反对,“其实我当时没有具体帮助习近平什么,只是在情感上同情他”。


陈秋影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习近平身上有最实际的体现。他对曾经的母校和老师们一直记挂在心。习近平在外地工作期间,每逢有来北京开会或是处理党政工作的机会,他总会抽出一些时间,和少年时代的学友相聚,或是去拜望教过他的老师。陈秋影在上世纪90年代曾遭遇过一次车祸,习近平曾亲自到家中探望。当过习近平班主任的齐荣先老师,身体一直不好。习近平来京开会时,曾经带妻子彭丽媛一起去齐老师家中看望。这种细致的关心照顾,使老师们内心十分感动。


1999年夏天,已退休的陈秋影老师笔耕不辍,新创作出版了一册十余万字的童话集。她把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新书寄赠习近平,作为精神上的沟通与交流。当年习近平在得知陈秋影的著作发表后,曾高兴的告诉周边人,“我的老师现在是作家啦!”


工作导师 耿飚


习近平从清华大学学成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军委办公厅,担任当时的国防部长、政治局委员耿飚的秘书。他对耿飚这位工作导师的恩情念念不忘,据耿飚女儿回忆,习近平在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前,曾特意到耿家看望耿飚的妻子赵兰香;如今,每逢新年,他都会送贺卡给赵兰香老人,并写上“身体健康”等祝福语。


习近平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那3年秘书工作对他有很大作用。那时候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非常重要,对他后来在中央政治局分管港澳台工作帮助很大,之所以能在接手这项工作后不觉得陌生,就是因为当年跟随耿老做秘书时看了很多资料并随其接见很多港澳台人物。感恩之情,自然流露。


除了工作,耿飚和习近平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都喜欢下围棋。耿飚让身边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学下围棋,他认为这能够训练他们的大局观。习近平的发小、好友、围棋运动员聂卫平说,习近平很早就“学会了围棋规则”。“习近平在福建时,每次过来都带一些海鲜。”耿飚的警卫参谋黄心明回忆道,“有一次他回来看首长,还陪首长又下了一盘棋。”


博士导师 刘美珣



习近平的博士导师刘美珣


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位论文阅览室,可以查询到一篇十三年前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全文共169页,淡黄色封皮,指导教师为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刘美珣。


论文的作者是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对于要不要取消户籍限制,当时学界和理论界存在争议,他在论文中坚持认为,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理智而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


1998至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读了4年在职研究生,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刘美珣曾在采访中提到,习近平在跟她谈话时不带秘书。


刘美珣透露,习近平的毕业论文最初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研究》,她觉得题目太大,让习近平重新选题,这才有了《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


伯乐 延川县委书记申昜


习近平在《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我已先后写过十份入党申请书,由于家庭原因都不批准。这次公社又将我的入党问题交到县委去研究。在研究我的入党问题时,当时的县委书记说,这个村姓氏矛盾复杂,本地人很难处理好,确实需要他回村里主持工作。他爸爸的结论在哪儿?没有,不能因此影响他入党。所以就批准我入党,并让我当了大队支部书记。让原来的大队支部书记担任大队革委会主任。


习近平的入党问题,最后被提到县委常委会上,由当时的县委书记申昜拍板批准。曾在延川插队的北京知青丁爱迪在一篇名为《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一文中提到,他曾听到申昜与文安驿公社书记白光星明的谈话:“白书记,人家近平在你们那里表现得不错,几年了怎么也在那里拦住不让入党?这是我们陕北的孩子,我今天就请你来给我说说理由。”申昜说:“他爸爸的结论在哪儿?没有。不能因此影响他入党。”


申昜担任延川县委书记期间,知识青年工作在整个延安地区是重中之重,中央和省委对申昜抓知识青年的工作给予过高度评价和表扬。他抓知识青年成长成才方面业绩很突出,培育出了许多全国有名的先进典型,习近平办沼气站,就是其中一例。


在陕北农村,尤其是山乡,打坝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习近平带领老乡在每个山沟里筑起一道大坝,挡住洪水,防止水土流失,也保住了庄稼。梁家河大队的沼气池是延川县的第一个沼气池,发出来的电解决了大队做饭和照明的问题。像这样的沼气池,习近平带领老乡,共建了42个。


习近平要离开了陕北要去上大学,临走前专程去申昜家里告别,申昜的老伴做了一碗家里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上的红烧肉款待他。



习近平和申昜(右二)在一起


申昜给习近平的叮嘱:“第一,回北京路过洛阳,先去看一下你父亲,向他报告这个好消息。第二,告诉你父亲,这个县委书记和你一样,也是南梁的后代,我相信南梁的人不会反党,你父亲不会反党。(申昜的父亲申世梁和他的另外两位叔父都是习仲勋、刘志丹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南梁陕甘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并先后牺牲在了战场上)。第三,我不送(推荐)你上大学,心里过不去,对不住南梁人!”。


习近平离开延川后,一直与申昜一家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不忘寄贺卡、打电话、捎礼物。习近平在宁德、厦门、福州及福建、浙江等地工作期间,多次邀请申昜和子女前去,并在家里设宴。有一次,申昜到了北京,习近平特意请申昜到家里和父亲习仲勋见了面。习近平每逢过年,都要寄张贺年卡给老书记申昜。2001年1月申延生陪同父亲一起去福建,习近平重提申昜当年叮嘱,还念念不忘申昜老伴给他做的红烧肉。2011年,申昜去世,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致电慰问并敬献花圈,“申昜同志永垂不巧,习近平敬挽”。



伯乐 县委副书记雷增寿


1975年,由于优异表现和突出贡献,习近平被农民群众推荐上大学。那时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还在审查中。主管大学招生的县委副书记雷增寿给习仲勋所在的洛阳拖拉机厂发政审调查函,得到的回复是“习仲勋的问题影响不影响习近平上大学,由你们定。”


雷增寿认为,习仲勋是西北地区最早参加的共产党人,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改变不了人民对他的感情。父亲的审查不该连累儿子,习近平的表现延川人有目共睹,他插队的表现,入党后的能力,在全县大队书记中是出类拔萃的,因为父亲的审查上不了大学,这不公平。于是,雷增寿一锤定音:“同意他上学。”1975年8月,在当地老乡的推荐和县委的支持下,习近平带着两箱子书,离开梁家河,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伯乐 延川县团委书记陶海粟


在同一篇文章中,习近平还写到:我的成长进步始于陕北。最大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大概到了1973年,我们又集中考大学,像我这样家庭背景的人在当时是不可能被录取的。后来我又去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搞社教。搞社教很有意思,我当时是团员,不是党员。县团委书记也是北京知青,清华附中的,他把我拉到他负责的赵家河大队后说:让你到这里“整社”,你就整吧,整得怎么样我都认了;整好了算你的,整坏了算我的。


这个团县委书记就是陶海粟。


陶海粟是延川县最早提拔的北京知青之一,不全是因劳动好,更多的是人们对他的看重。无论在农村人还是城里人,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好后生”,不提拔这样的人,大家才觉得“日怪”。他从团委书记一直当到公社书记,走到那里都落下了好。同事们夸他,部下们服他,老百姓爱戴他。张家河公社的人,干部、农民,民办教师,说起他来,没有不夸奖、不佩服的,有人甚至动情地称他为张家河公社“永远的书记”。


陕西著名作家谷溪在《关于一张照片的回忆》中写道:陶海粟也是北京来延川插队的知青,他是清华附中的高才生(高中)。1973年他已成为共青团延川县委书记。他对习近平非常关心。他抽调习近平为“路线教育工作队”队员,进驻冯家坪公社赵家河村。陶任队长,习为队员,陶是挂名,习是长驻。




据陶海粟回忆,这张照片是1973年在延川县革委会二排的那道矮墙前拍的。左一是雷平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药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导师;右一是雷榕生,现为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副主任,他俩是亲兄弟,是前总参作战部长雷英夫的儿子,他们和习近平都是八一学校的同学,在梁家河插队时同住一个窑洞。那年,三人一块进城办事,留下了这张照片。


陶海粟因其仁重耿直自带威严。赵家河大队的老人说,当年陕北有文化者少之,县里因其品行端正,有文化而善思,故其思想政治觉悟为知青中出类拔萃者。当年插队之时曾与习近平来村中进行“路线教育”,都是好娃娃。


伯乐 梁家河村支书梁玉明



习近平在延安会见梁玉明



习近平寄来的贺卡和信件


当年,大队为知青修了个知青院5孔石窑,梁玉明家与知青院成了邻居,习近平有空就往他家跑,有啥心里话就对他说。当时接触他最多的就是习近平和雷平生。


1972年,村里知青全走了,就剩习近平一个人,因为习近平爱农民,有文化有学问,村里男女老少都爱往他住的窑里跑,每天晚上,常常是一窑的人,爱听他讲山外的事。支书梁玉明也不例外,常说近平见多识广,比他懂的多的多。


1975年中旬,习近平同志结束了他在梁家河7年的插队生活,分别时他含着泪对全村人说:“我在咱村劳动了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事,二是劳动培养了我的自信心,这是我受益终生的东西。


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村后,从上学到参加工作,梁玉明坚持多年给他写信,一则鼓励,二则慰问。当习近平在政治舞台上每上一个台阶,梁玉明都会激动的心情久久难平。但习近平也是同样,从来没有忘记扶自己上马的梁玉明和全村群众,每次给他复信中都要关心全村人的生产、生活和村里经济建设。同时,坚持每年春节给全村每户寄张贺年卡,表示慰问祝福。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